拿达·拉斯蒂:一位西方收藏家的东游记
古朴沉稳的新石器时代褐黑玉勒子,娴静舒泰的宋代黄玉瑞羊摆件,如脂似膏的明代白玉绳纹手镯,吉祥幸运的清代红玛瑙鱼……11月18日至23日,“玉润珠圆”玉器及珠饰展在成都武侯祠美术馆举行,展出伊朗裔英国收藏家拿达·拉斯蒂的80余件玉器和40余件珠饰,令观众领略到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。
由于父亲的影响,拿达从小便与中国古代艺术品结缘,尤其钟爱青花瓷和玉器,如今他已定居香港经营自己的古董店。
□本报记者 余如波
醉心中国玉器
拿达的父母均为伊朗人,因求学来到英国伦敦,他便在此出生并长大。接受记者采访时,50岁的拿达始终谈吐从容、面带微笑,显出十足的英国绅士范儿。
早在七八岁的时候,受到收藏伊斯兰古玩的父亲影响,拿达就开始出入拍卖行、画廊、古董店和博物馆,因此很早接触到中国的传统艺术品。在拿达看来,中国文化和伊朗文化在历史上渊源很深,“比如元代,景德镇开始使用波斯的‘苏麻离青’作为彩绘用料,不少瓷器还结合了波斯风格的纹饰。”
为了精通古玩艺术,22岁的拿达进入全球最古老的艺术品拍卖行——伦敦佳士得任职。“我所在的部门每年举行将近30场拍卖会,每次大概上拍500件艺术品,它们来自中国、日本、韩国,以及中亚、东南亚、南亚等地,这是很好的学习机会。”拿达逐渐掌握古玩艺术品欣赏、分类、鉴定等方面的知识。
“最初我很喜欢明代青花瓷,后来发现玉器有那么多不同的颜色、不同的雕法,经过历代很多人把玩,每件都是独一无二的,于是对玉器的喜爱逐渐后来居上。”17岁时,拿达在英国购得的首件藏品,便是一件带有些许褐红色的宋代白玉骆驼。在他如今的收藏中,玉器占据半壁江山。简约、素雅的宋代玉器尤其被他钟爱,此外“胡人”也是非常重要的题材,例如唐宋时期的白玉舞胡人、元代的灰玉胡人打鼓等等。“可能是因为从古代中国的角度来看,我就是个‘胡人’吧。”
拿达的妻子、香港《东方艺术》杂志发行人李宜芳告诉记者,如今无论在世界各地出差或者游玩,拿达都会在当地“淘宝”。“有时候他会买一大堆古玩,骗我说这是刚整理出来的以前买的东西。”李宜芳好气又好笑。
进军香港市场
拿达告诉记者,伦敦佳士得曾上拍一件宋代黄玉素耳杯,然而按照拍卖“行规”,他不能在自己任职的拍卖行购买艺术品,只好忍痛让它从身边溜走。没想到15年后,拿达在一英国藏家处发现这件宝贝,最终经过协商购得这件黄玉精品。
为了更加专注于收藏事业,2000年拿达离开工作了15年的佳士得,在伦敦开设起自己的古玩店,专营玉器雕刻、文房用品、明代瓷器,以及能体现多元文化的古玩杂项。他在经营过程中发现,差不多九成的顾客都是亚洲人,他们前来英国难免舟车劳顿。为了充分利用自己在亚洲的人脉,更加贴近亚洲市场,2010年拿达又在香港开设分店,并与妻子定居香港。
香港店面的布置充满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,配着4把椅子的八仙桌,墙上悬挂的传统水墨画,甚至包括一组抽屉众多的中药材柜。“我把古玩放在不同的抽屉里,让顾客在寻找中体会发现的乐趣。”
拿达每年都会将不同年代、材质的古玩汇集起来出版图录,2013年的主题为玛瑙,今年则是动物题材艺术品。图录中还大量收录了拿达的研究心得和成果。
浸淫市场多年,拿达发现中国藏家出于保险、方便等考虑,往往更倾向通过拍卖行购买古玩。“老派的欧美藏家,通常与特定的古董商长期合作,从古董商那里学习知识,逐渐建立自己的收藏体系。”拿达建议中国的新藏家采取类似的方式,与信誉良好且有水准的经营者合作,通过不断学习体会收藏的乐趣。
TAG:拿达·拉斯蒂:一位西方收藏家的东游记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